夜间潮水涌动,蓝色的海水随之跳跃,漆黑的大海瞬间蒙上梦幻神秘的色彩,这就是最近两天刷爆朋友圈的秦皇岛“荧光海”。在欣赏美景之余,不少网友认为,出现这种“荧光海”可能是赤潮的先兆。
为此,记者采访了秦皇岛市海洋部门,他们表示已派专业人员去海域抽样检测。
■梦幻般的色彩,更显出大海的神秘
罕见“荧光海”刷爆朋友圈 网友大呼“太神奇”
记者了解到,出现“荧光海”奇观后,当地市民争相去观看,一度出现了大堵车。
秦皇岛市民张女士介绍,他们17日晚上十点多开车去海边观看“荧光海”,但走到燕山大学附近,车子就往前挪不动了。
开车的、骑车的、还有步行的……把整个通往海边的路堵得水泄不通,无奈之下,张女士一家只好原路返回。“这种奇观也不是每年都有的,我们第二天又骑自行车去了一趟。”张女士笑着说,大家爱热闹,周围的朋友基本上都去了。
记者了解到,一般夜幕降临后就可以看到“荧光海”,此次最早出现在9月15日前后,15日和16日是面积最大、最美的时候。
秦皇岛昌黎县的杨女士17日晚上曾专门去看“荧光海”,“当时海面上浪不大,有个人骑着摩托艇来回搅动海水,蓝紫色的藻类就会随着海浪来回跳跃,看上去非常神奇。”
张女士说,他们去的时候“荧光海”的面积已经很小了,远远看去,就是一条一条的,跟着浪花来回跳跃。但仍然有很多人带着专业的照相、录像设备记录这神奇的一刻。
省会市民黄女士曾在燕山大学读书,她告诉记者,这种情况2014年9月燕山大学对面的海边也曾经出现过。
是否是赤潮前兆 当地海洋部门已去抽样检测
就“荧光海”的成因而言,记者发现,目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。
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以波多黎各Vieque岛为代表的洁净型生物荧光海湾,只有在水的清洁程度非常高时才会出现,由此认为出现“荧光海”的地方,海洋生态环境非常好。
另一种看法却截然相反,认为“荧光海”是由海水富营养化而引起的,以夜光虫(亦称夜光藻)为代表的甲藻类大量繁殖以至于出现很强的荧光现象。与此推测秦皇岛一些海域海水可能受到污染,这是赤潮的前兆。
美丽的背后会不会存在海洋环境污染问题?为此,记者咨询了我省海洋生态方面的专家。专家表示,“荧光海”是由一个个圆球形的夜光藻所引发的,除了海水要富营养外,夜光藻的繁殖还需要合适的水温和气候条件。
2015年,我国沿海部分区域曾连续出现“蓝色荧光海”,当时有记者专访了我国两位知名的海洋生态安全专家—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仁成和俞志明。
他们表示,“蓝色荧光海”其实是夜光藻引发的赤潮,会降低当地海水的水质,很可能与当地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而导致海水富营养化有关。
具体秦皇岛出现的“荧光海”是否与海水富营养化及海洋环境污染有关,昨日(19日)上午,记者也采访了秦皇岛市海洋与渔业局,工作人员表示,秦皇岛海域出现“荧光海”的情况他们已知晓,目前已派专业人员到海边抽样检测,有结果会向社会公布。
■文/河北青年报记者赵赛
■图片来源于网络
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